照顧機構每周兩次強制快篩,為什麼要如此折騰這些失能者和身心障礙者?

權力大到令人質疑有違憲之虞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,日前又再度發布行政命令,規定「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」的住民和服務對象,持續每週兩次例行性快篩,有症狀時亦需快篩,直到10月31日止。這是自今年七月以來的新規定。 

斯斯不只兩種,所謂的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各式各樣都有,服務對象包括各種類型的失能者或各類型的身心障礙者。不難想見,他們的身心狀況也是百百種。但一個粗略的歸類政策,讓有些人受到不必要的限制與折磨。 

指揮中心早早就告訴社會大眾,沒有症狀不必快篩,然而為什麼要如此折騰這些接受服務的失能者或身心障礙者。如果這些弱勢者是高危險群,為甚麼機構的工作人員,每天上下班往返於住家和機構之間,人群接觸數倍於被服務者,卻只需每週快篩一次,這又是甚麼邏輯呢?不免讓人覺得有歧視弱勢者的嫌疑。 

筆者服務單位附設的工作坊(社區復健中心),以及同業開設的康復之家,均為提供病情穩定精神病患復健訓練的場所,這類型精神病患(大多領有第一類身心障礙證明,亦稱精神障礙者)大都在社區生活,他們行動自如能走能跑,這些服務機構竟也不明所以的被列入「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」。曾聽聞某機構工作人員在每個月接到一箱箱的快篩劑時,無奈表示要為自己和服務對象無辜的鼻子申請國賠,亦曾經聽聞某些機構的受服務對象,因著每周兩次快篩,而與工作人員有所衝突! 

但有的地方政府或醫療單位又有屬於自己的規範,以我們所服務的精神障礙者來說,除了可以使用上述的工作坊或康復之家外,還有小作所、會所以及醫院精神科的日間留院,如果我是住在社區的精神障礙者,假設我到小作所接受服務,依規定每周快篩一次,如果我是到會所,則是有出現症狀才需快篩戳鼻子,但如果我到A醫院日間留院不需每週快篩,到B醫院日間留院則需每週快篩。 

同一種身分到不同機構接受服務,所受到的規範都不同,這是否可以解釋,此類快篩政策其實可有可無呢?這令人想起古早阿公阿嬤的年代,真心以為喝符水或香灰水可以治病(但明明只有心理層面的作用啊),每週快篩只是徒令長官安心的政策。 

COVID-19疫情肆虐將近三年,從非常時期的人人驚慌焦慮不可終日,到終於盼到有疫苗可以普遍施打,到各國政府視疫情常態化漸次解封的今天。我們完全無法理解,這種侵入性的戳鼻子快篩,既無預防功能更無治療效果,為何要浪費公帑,無差別於各式公私立照顧服務機構廣發一箱又一箱的快篩劑。 

有論者表示,住宿型長照機構的長者(失能者)免疫力較差,所以要每週快篩,確保及早發現症狀。但筆者認為,如果真正關心這群弱勢者,是否朝向政策鼓勵機構,增聘人力、增加被服務對象體適能活動、加強膳食營養、加強環境清潔、消毒,將更為有效、有意義呢?而對於諸如工作坊(社區復健中心)、康復之家等機構,服務行動自如的精神病患/精神障礙者,這些已經施打四劑疫苗、有一定抵抗力的受服務對象,能夠免於每週快篩兩次。 

如果群聚確有風險,筆者認為,疫情尚待降溫的選戰期間,各個縣市候選人以及助選人員,奔波於街頭及各式人潮聚集大小場合,更該列入染疫高危險群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須規範這群參與選舉的人,規範他們每週快篩戳兩次鼻子,以確保自己和眾多選民的健康福祉。 

前些日子,觀看英國女王國葬直播,無論是國家元首、皇室貴族或是平民百姓,完全看不到有人戴口罩。媒體報導,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說:疫情結束了!當我們在嘲笑對岸的防疫動態清零政策沒有人性時,很不解,為什麼我們的政府對於沒有話語權的弱勢者,其防疫政策是如此粗率?

權力大到令人質疑有違憲之虞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,日前又再度發布行政命令,規定「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」的住民和服務對象,持續每週兩次例行性快篩,有症狀時亦需快篩,直到10月31日止。這是自今年七月以來的新規定。 

斯斯不只兩種,所謂的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各式各樣都有,服務對象包括各種類型的失能者或各類型的身心障礙者。不難想見,他們的身心狀況也是百百種。但一個粗略的歸類政策,讓有些人受到不必要的限制與折磨。 

指揮中心早早就告訴社會大眾,沒有症狀不必快篩,然而為什麼要如此折騰這些接受服務的失能者或身心障礙者。如果這些弱勢者是高危險群,為甚麼機構的工作人員,每天上下班往返於住家和機構之間,人群接觸數倍於被服務者,卻只需每週快篩一次,這又是甚麼邏輯呢?不免讓人覺得有歧視弱勢者的嫌疑。 

筆者服務單位附設的工作坊(社區復健中心),以及同業開設的康復之家,均為提供病情穩定精神病患復健訓練的場所,這類型精神病患(大多領有第一類身心障礙證明,亦稱精神障礙者)大都在社區生活,他們行動自如能走能跑,這些服務機構竟也不明所以的被列入「住宿式以及社區式照顧機構」。曾聽聞某機構工作人員在每個月接到一箱箱的快篩劑時,無奈表示要為自己和服務對象無辜的鼻子申請國賠,亦曾經聽聞某些機構的受服務對象,因著每周兩次快篩,而與工作人員有所衝突! 

但有的地方政府或醫療單位又有屬於自己的規範,以我們所服務的精神障礙者來說,除了可以使用上述的工作坊或康復之家外,還有小作所、會所以及醫院精神科的日間留院,如果我是住在社區的精神障礙者,假設我到小作所接受服務,依規定每周快篩一次,如果我是到會所,則是有出現症狀才需快篩戳鼻子,但如果我到A醫院日間留院不需每週快篩,到B醫院日間留院則需每週快篩。 

同一種身分到不同機構接受服務,所受到的規範都不同,這是否可以解釋,此類快篩政策其實可有可無呢?這令人想起古早阿公阿嬤的年代,真心以為喝符水或香灰水可以治病(但明明只有心理層面的作用啊),每週快篩只是徒令長官安心的政策。 

COVID-19疫情肆虐將近三年,從非常時期的人人驚慌焦慮不可終日,到終於盼到有疫苗可以普遍施打,到各國政府視疫情常態化漸次解封的今天。我們完全無法理解,這種侵入性的戳鼻子快篩,既無預防功能更無治療效果,為何要浪費公帑,無差別於各式公私立照顧服務機構廣發一箱又一箱的快篩劑。 

有論者表示,住宿型長照機構的長者(失能者)免疫力較差,所以要每週快篩,確保及早發現症狀。但筆者認為,如果真正關心這群弱勢者,是否朝向政策鼓勵機構,增聘人力、增加被服務對象體適能活動、加強膳食營養、加強環境清潔、消毒,將更為有效、有意義呢?而對於諸如工作坊(社區復健中心)、康復之家等機構,服務行動自如的精神病患/精神障礙者,這些已經施打四劑疫苗、有一定抵抗力的受服務對象,能夠免於每週快篩兩次。

 如果群聚確有風險,筆者認為,疫情尚待降溫的選戰期間,各個縣市候選人以及助選人員,奔波於街頭及各式人潮聚集大小場合,更該列入染疫高危險群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更須規範這群參與選舉的人,規範他們每週快篩戳兩次鼻子,以確保自己和眾多選民的健康福祉。

 前些日子,觀看英國女王國葬直播,無論是國家元首、皇室貴族或是平民百姓,完全看不到有人戴口罩。媒體報導,美國總統拜登公開說:疫情結束了!當我們在嘲笑對岸的防疫動態清零政策沒有人性時,很不解,為什麼我們的政府對於沒有話語權的弱勢者,其防疫政策是如此粗率?

註:本文轉載自2022.9.29"關鍵評論"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1740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