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按:本會就輔組輔導的精障者,突破精神病的限制,為自己開創不一樣的人生。本文及圖片轉載自2014.4.15自由時報。精神分裂症已於2014年5月更名為思覺失調症

〔記者賴筱桐/新北報導〕三十四歲罹患精神分裂症的莉莉(化名)曾有幻聽、被害妄想症等,無法正常生活,人生一度脫軌,在母親支持下規律就醫,透過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輔導找到工作,七年後存到「第一桶金」一百萬元。莉莉說:「生病讓我知道要比別人更認真努力,我絕不放棄!」

高職畢業後,莉莉為減輕家中經濟負擔,沒有繼續升學,輾轉在幾家中小企業擔任行政助理,生性內向害羞的莉莉難以負荷工作壓力,不知如何向主管反映,漸漸出現被害妄想情況,總是懷疑有人要對她不利。

【記者張婷臻/台北報導】一聽到「精神障礙者」這個名詞,許多人的感覺都會帶點惶恐,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社工組長褚妍伶說:「許多人會覺得精神障礙者大多有暴力行為,但是這兩者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。」她表示,其實患者的病情多數都有受到藥物控制,日常生活都跟正常人一樣。褚妍伶強調:「他們也跟一般人一樣,怕受到歧視,他們心靈也會受傷。」

台北縣康復之友協會是一個關懷精障者和其家屬的組織,除了針對精障者有訓練課程和照顧的服務之外,對於精障者家屬也付出許多關心,成立了「精障者家屬聯絡網」讓家屬可以互相交流、經驗分享。除了協會的志工會打電話,積極找尋家中有精障者的家庭,希望主動提供幫助之外,也透過已經是會員的病患家屬傳達這方面的資訊。不過也許是大部分的家屬平常還有工作要兼顧,固定集會的時間目前還沒有很多,病患家屬李月琴說:「有這樣的組織很好,不過如果有安排更多聚會,功能會更好。」褚妍伶則坦言:「這的確是協會在努力的方向,所以我們現在正努力宣傳為家屬提供的課程服務,希望有更多家長加入聯絡網。」